英国文坛泰斗级女作家 Jane Austen简•奥斯汀
【慕联导读】
慕联导读(简介):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傲慢与偏见》
正文: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出生于英国斯蒂文顿小镇,英国著名女小说家。在她创作的小说中用词精美、文法娴熟、写作手法细腻精巧,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追溯到那个时代的全景。因此简·奥斯汀(下文中简称“简”)的六部传世之作被视作当时英国女性教育、乃至平民阶层文化的翻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小说”这一文体在英国文学领域中不可磨灭的地位。
生活经历
简·奥斯汀生于英格兰汉普郡,她的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牧师,母亲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简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少年时家优良的家庭条件为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也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但在简的父亲退休后,家庭经济状况日趋拮据,她们全家迁居巴斯,一家人在巴斯的生活不尽人意。因此,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据说她在这还曾患上了忧郁症。但是由于她在这里居住过,巴斯每年都会举行简·奥斯汀艺术节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在简42年短暂的生命中,她有可爱的家人,也有过爱人,但这二者并没有因为她的善良和虔诚而组成幸福的现实。她终身未嫁,至死也没有能和相爱的人步入婚姻,于是她将把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对美的感悟,全部注入了那于三寸象牙上写就的人生百态。
情感经历
在她的小说中,简往往会为自己笔下的主角们安排最妥帖合宜的条件,然后让他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互相学习、认清自己身上的错误,在历经波折后修成正果,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简却没有小说中女主角那么幸运,她终身未嫁 。
年轻时,她也有过相知相爱的人,一位名叫汤姆·勒夫罗伊(Thomas Langlois Lefroy)的青年律师。然而,简的父母希望未来女婿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而那时的勒夫罗伊还只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要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
长期以来,拮据的生活和对家人的责任心,让简深知仅有爱情是不行的,她深知经济基础对于一份稳定婚姻的重要性。她明白自己无法和那个人相守一生,于是和勒弗罗伊分手,终身再未与其相见。当年,简·奥斯汀在寄给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写到:“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
简·奥斯汀与她的作品
1.《理智与情感》又名《埃莉诺和玛丽安》(Sense and Sensibility,于1811年出版)
从它的原书名来看,便能看出这是写两姐妹的故事,男主角的作用更多的是陪衬和推动情节发展。埃莉诺和玛丽安姐妹俩分别对应着理智与情感,情感最终被理智套上了笼头,玛丽安最终认同并开始学习姐姐的处世方式。特别要说到的是,埃莉诺的形象,极有可能以简一生敬爱的姐姐卡珊德拉为原型,从书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当年两姐妹相处的情形。
2.《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于1813年出版)
简·奥斯丁20岁就创作出了《傲慢与偏见》,这一部恐怕是简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小说了,也是小编的最爱。美轮美奂的英国田园风光,摄政时期绅士淑女的衣香鬓影,不露声色又入木三分的讽刺风格,以及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花好月圆。很多学者认为达西的原型就是汤姆·勒夫罗伊(虽然汤姆并没有达西先生有钱),这部小说也算是简用文字给了自己和汤姆一个圆满的结局吧。
3.《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于1814年出版)
我把它称为简·奥斯汀创作的萌芽,因为其实这部书的创作时间比前两本都要早,只不过在出版商手中几经辗转都没有出版成功,最终还是由简把版权买了回去,重新修改定稿之后再出版的。读这本书的好处在于,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伟大作家,都有一段绕不开的青涩时光,比起后来被推上神坛光环加持的模样,这份稚嫩也有说不出的可爱之处。但那一点独属于简的文气和性灵,终究还是在后来的作品中一脉相承了下去。
在写完这三部作品之后,等了11年简才重新开始动笔写小说。这11年,对她而言也是她创作的分水岭。待到她回归时,写作风格改变已成为了必然。在她后面的作品中,不同于前三本书好读有趣,需读者仔细地研读琢磨,才能弄懂她想表达的思想,初次阅读时时或许会觉得很厚重,但是相对而言小说中的情节也更加接近生活。
4. 《爱玛》(Emma,于1815年出版)
5.《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于1818年,此时简·奥斯汀已离世)
6.《劝导》(Persuasion,简·奥斯汀的最后一本小说,于1818年出版,此时简·奥斯汀已离世)
在简的后三部作品里,她作品中描述的对象已经不仅仅限于乡绅家庭,明显更加多元化,这也显示出她的阶级观念和写作理念已然发生巨变。如在《劝导》中她将男主角温特沃思先生设定为一位海军,而且还在《艾玛》中提到了像罗伯特·马丁那样的平民。简通过小说隐晦地指出尽管他们没有继承到像样的家产和头衔,可能会一时困苦,但是通过勤奋打拼,总有改变自己处境,迎来令别人刮目相看的一天。
另外后面几部小说也映射出了简心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劝导》中,安妮被她的教母胡赛拉夫人“劝导”后放弃了和温特沃斯的爱情,在后面的八年中内心饱受煎熬。其实安妮何尝不是简她自己,年轻的时候拒绝勒弗罗伊的求婚,但是却没有安妮那一份幸运。从小说中也能看出简浓浓的悔意,或许她在后悔自己拒绝了勒弗罗伊,后悔当初没能勇敢些,后悔亲手埋葬了那份纯真的爱情吧。
作者: 江雅琴 改编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