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知识魔灯> 英国神圣的诗人、画家William Blake

英国神圣的诗人、画家William Blake

知识魔灯 慕联教育 浏览量(1531)

【慕联导读】

Auguries of Innocenc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天真的预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

——徐志摩译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伟大诗人之一,虔诚的基督教徒。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等。

1. 4岁时出现幻觉

布莱克生于工业革命初期的伦敦,且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他在4岁的时候经历了第一次上帝显灵——耶稣出现在一间房子的窗户上。在叙述这些超自然的幻境时,他的语调非常平淡,仿佛在叙述一件平常之事。他的好朋友,记者亨利·克莱布·罗宾逊(Henry Crabb Robinson)说:他认为所有人都拥有这项能力,只不过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将之丢失了。

2.他以雕刻师的身份谋生

尽管今天布莱克被奉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六大诗人之一(其他五位分别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职业是雕刻师。他在幼年就开始对艺术感兴趣,曾进入亨利·帕尔斯(Henry Pars)的绘画学校学习,主要学习制作石膏人像。14岁的时候,他开始了跟随詹姆斯·巴斯尔(James Basire)学习版雕的学徒生涯。在巴斯尔的指导下,布莱克学会了版画的基本技能,并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天赋。学习了七年后,巴斯尔决定将布莱克送到威斯敏斯特教堂拓展技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布莱克临摹了大量中世纪的作品,对他今后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也就是在这里,布莱克发现了自己对哥特艺术的热爱。布莱克热爱的艺术家有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罗马诺(Giulio Gomano)和丢勒,他常常购买他们的版画复制品。他也想如同这些艺术家一样,同时拥有刻版和绘画的技能。但可惜的是,他的绘画风格并不符合当时的艺术趣味。1779年,他进入皇家艺术学院深造。其间的绘画主要是以宗教和历史场景为主题的水彩作品——这和当时以画风景和人像为主的油画作品大异其趣。因厌恶当时院长雷诺兹(Joshua Reynolds)的学院传统教育模式,一年后,布莱克选择了辍学。

布莱克的关于:"在荒原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诗句启发了西班牙画家达利,在达利作品《记忆的永恒》中,空旷的海滩、似马非马的动物、可以触及的天空、瘫软的钟表,这些都是达利表现幻像的语言,达利用天才的画笔表达了对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诗人的认同。

图片5.jpg

3.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雕刻的方式,并将之用在了自己的插图本

尽管通过商业订单生存,布莱克还是想找一种可以出版自己诗集的方法。1788年左右,他在一次幻觉体验中见到了刚去世不久的哥哥罗伯特,罗伯特建议他尝试一项新的刻版技术浮雕蚀刻法relief etching)。

在布莱克自创的方法里,他将自己的设计画覆盖在有抗腐蚀漆的铜版上,酸性溶液将会腐蚀掉没有被画过的部分,而图案部分就像浮雕一样保存下来。最终,这项技术让艺术家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他可以将诗写在上面,可以自由设计图案,以及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手工上色等。他众多诗集的插图皆是由此种方法制成。他的诗集主题涉及预言、宗教以及社会批判(比如1790年的《天堂与地狱的联姻》)。他也同样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比如贫穷、童工、种族歧视以及宗教的伪善。布莱克甚至发明了他自己的神话人物:原始人阿尔比恩(Albion)、反叛精神的化身奥克(Orc)以及理性和准则的化身尤里森(Urizen)。这些人物都出现在布莱克最著名的作品《永恒之神》(The Ancient of Days)里。

4.生前鲜为人知

从布莱克如今在文学和艺术史上的地位来看,人们很难想象他生前籍籍无名。他决心将生命沉浸在简单的快乐当中——沉浸在对制版、写诗以及对妻子凯瑟琳的热爱里。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代表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相比,他得到的名声少得可怜。当人们想要为他树立一座纪念碑的时候,却很难发现他墓地的具体位置。在1957年,他们最终将纪念碑建在了维斯敏斯特教堂。直到1863年,亚历山大·吉尔克里斯特(Alexander Gilchrist)的传记《威廉·布莱克的一生》(The Life of William Blake)出版后,即布莱克去世三十年之后,他才从被世人遗忘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并且确立了其在艺术和文学上的地位。

5. 他启发了很多词作者、诗人、作家、插图小说家和艺术家

随着布莱克名声的逐渐壮大,他那梦境般的场景和诗歌对很多艺术运动都产生了影响——从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他们和布莱克一样热衷于哥特艺术)到超现实主义(追随者们赞赏布莱克对精神世界的视觉化形式)。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也曾表示很喜欢布莱克的艺术,他在长岛的工作室里挂着布莱克的一幅插图作品。他也影响到了小说家、诗人和词作者,比如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作家)、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英籍印度裔小说家)、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美国诗人)、艾略特(T. S. Eliot,英国文学家)、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美国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美国音乐家)、约翰·列侬(John Lennon,美国歌手)和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美国艺术家)等人。

威廉·布莱克在上世纪初启蒙着一代中国新诗创作者,他的诗歌作品从民国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到了近年来,布莱克诗集中的图像才逐渐受到重视,进入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同时,布莱克的诗集在中国的出版越来越注意原版诗集中图像的重要性。袁可嘉和王佐良这些翻译家将布莱克的经典诗画作品引进中国,贡献巨大。一九八六年春,王佐良组织卞之琳、郭沫若等人翻译布莱克的部分诗歌作品及某些诗歌的选段,如欢笑歌“The Laughing Song”)、扫烟囱的孩子“The Chimney Sweeper”)、病了的玫瑰“The Sick Rose”)、老虎“The Tiger”)、爱的花园“The Garden of Love”)、伦敦“London”)、人的抽象“The Human Abstract”)以及伐拉“Vala”)等。

 

作者 江雅琴 改编自互联网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