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都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慕联导读】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问题:“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感受?”
一条高赞回答,是这样写的:
评论区还有500多条回答,每一条留言都暴露出了屏幕背后那一个个敏感且卑微的灵魂。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要让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孩子的学习成绩的确很重要,但成绩不是一切,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不能唯分数论成败,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特别是注重培养孩子这4个方面的家庭,会更容易养出优秀且乐观自信的孩子。
善于鼓励孩子的家庭
力量,锻造孩子强大的内心。就犹如铠甲一般,保护着孩子不受外界影响,站在自己的舞台中央闪闪发光。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在制造无限的可能性。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才是督促孩子不断实现自我梦想的动力。
懂得尊重孩子的家庭
很多父母为了顾及自身脸面,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表演,只会让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更自卑,原本自信的孩子变得更敏感。 孩子不是父母的面子工程,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
“一个从小不被尊重的孩子,没有感受到快乐的人,不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尊重,意味着将孩子当作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不要居高临下地去否定孩子、差遣孩子。
尊重使人有底气,孩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拥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事事有商量,选择有余地,自信的种子也会在心中悄然生根。
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家庭
其实,父母给予孩子爱的奥秘不能只是身体的陪伴,更要情感的长久“抱持”。倘若父母缺位,长期被忽视的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会变得性格孤僻、暴躁易怒、自卑敏感,甚至连交流都会存在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就像婴儿时期的孩子,他们无法言语,就需要通过啼哭来呼唤母亲的拥抱,以此来感受自己是被爱的、被父母所关注的。有时候给予孩子安全感其实也很简单,从每天早上的餐桌吃饭开始,无须多言,只需静静陪伴即可。
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抛弃电子设备,多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小事,比如亲子阅读、搭积木、涂鸦等,孩子也能从中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所以,父母要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看见孩子的需求,为孩子积累自信的底气和将来乘风破浪的勇气。
给孩子自主选择权的家庭
《自驱型成长》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
孩子的大部分信心都是源自独立:
“这份‘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动进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因为自己想要,而不是被迫地成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人。”
真正自信的孩子,一定是拥有着自主选择权的孩子。控制孩子,事事替孩子操办真的很容易,但也是最无用、最有毒的教育。 敢于放手,才是切实地考验父母的心理素质和价值判断。 爱到深处,无言最真。懂得放手的父母,付出了比限制孩子,更多千倍的深情,更多万倍的努力,自然也值得收获更为自信、更优秀独立的孩子。
教育学家张文质曾经在《奶蜜盐》中提及:“每个孩子的一生,都需要‘奶、蜜、盐’这三种营养。”
奶,以母爱为核心的“奶”,父母充分的爱,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永远不会缺乏安全感; 蜜,以鼓励与赞赏为主的“蜜”,让孩子永远肯定自我的价值,奠定一生的自信; 盐,帮助孩子在锤炼中成长的“盐”,勇于放手让孩子去决策,去承担,去把控自我的生命节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礼物,但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全倚仗于父母如何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中,“奶、蜜、盐”缺一不可,是年幼时的亲密无间,亦是长大后的得体退出。 父母要多给孩子添加一些鼓励,减少一些打击,赋予足够的爱,以欣赏的眼光支持孩子奋进,孩子便能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走得更潇洒自信。因为心有光芒,必有远方。
作者:丁红 改编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