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资讯快递> 北师大陈丽: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中的教育治理

北师大陈丽: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中的教育治理

资讯快递 慕联教育 浏览量(1695)

【慕联导读】

教育主要矛盾的发展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动因,而互联网技术和文化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动力。

疫情期间,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实践在中国已经全面萌芽,在线教育推动了教育改革多个方面的实践创新,但如果教育治理问题不解决,这些创新都只是昙花一现。

陈丽副校长从 五个维度探讨了教育治理的关键问题。

第一,我们应进一步认识到,在新的时代,教育事业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我们早期的教育,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和一些非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是普惠性的,九年义务制是基本的教育公共服务,学前、大学教育是非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这是政府投入占比大家长也需要有些投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它具有产业性的特点。有很多教育需求、教育服务既不是普惠性也不是半普惠性的。但是教育管理者常用普惠性教育思维来管非公共教育,就有很多问题,我想提请教育内外部的人都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性质发生了变化,我们应把它看作一个现代服务业去认识它,推动它,管理它。

 

第二,政府角色发生变化,应建立一套好的管理办法管理产业性质的现代服务业性质的教育服务。

我们在基本教育公共服务里面政府是举办者,全包全管,在非公共服务里面是监管者,现在我们对后者的监管研究严重不足,要么是封死不开口,要么是放开了不管。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好的管理方法,管理产业性现代服务业性质的教育服务,去规范它,使之有序健康地发展,否则教育的主要矛盾将日益激化。仅靠普惠性教育,仅靠基本国民教育服务体系,我们难以培养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需要的各类人才。

第三,面对教育服务主体的变化,教育和社会高度融合,需要把全社会丰富的教育资源都应用起来,并探索怎样遴选、把关和整合这些资源。

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到教育和社会高度融合。社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只有把全社会丰富的教育资源都用起来,我们才能服务好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要建立全社会都能贡献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要探索怎么遴选、把关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而不仅仅依靠校内的资源,资源建设要充分地利用学校外全社会的资源,这也是教育治理要构建的制度、平台或管理方式。

第四,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系统的要素及组织结构,平台体系要扁平化,研究形成统筹发展的平台建设体系;探索消费驱动的资源优化机制;改变教育行业服务分工;对数据进行安全整合。

首先是平台,这次疫情期间教育产业表现得太棒了,只有中国的教育企业能做到。但是也有老师和学生说平台太多令人眼花缭乱、直播时卡顿等,在线教育平台还不是很完美。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整个互联网空间的支撑体系、平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我们要研究国家平台应该提供哪些教育内容、省级平台要提供什么内容,平台服务应扁平化,直接服务到底,不同平台间统筹协同发展。教育部、各省、地市教育主管部门原有教育体系中的管理职能将重新分配。

其次是资源,资源优化的机制是什么?现在有很多教育资源被浪费了。我们必须构建探索消费驱动的优化机制,在使用的过程中判断是内容资源本身好,而不是老师的名气大小。

怎么整合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要有科学的制度。要使局部数据跟政府已有的数据进行合理衔接,如果不做数据的对接、打通和有效整合,那我们做个性化学习和数据分析的基数和支撑远远不够,数据分析、大数据、智慧教育就只是一个概念。

人社部在疫情期间发布了11个新岗位,其中有一个在线学习服务师。这个岗位预示了人才培养的职能流水线化了,也有人叫工业化理论。人才培养的部分环节可以放在公共服务了,我国高等教育早就有公共服务体系。如果这样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原来教育行业的服务分工就要发生变化,学校的职能也要有所改变,这需要我们不是从技术的维度而是从教育系统的要素及组织结构来研究教育制度本身的变化,这是教育治理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第五,教育治理模式的变化要通过法律法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学分银行和行业自律来构建新的制度,对新的要素加以管理,以此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这次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社会治理方面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放到教育行业也一样。互联网让学校系统跟全社会联通了,整个系统都能贡献优秀的教育资源,家庭、社会、行业、个人和学校共同管理教育内容,这套体系跟原来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体系完全不同,跟原来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和非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完全不一样。

我们要通过法律建立有质量保证的互联网教育内容体系,同时通过学分银行和行业自律实现科学治理,构建科学的制度才能保证全社会对教育的共建、共享、共治,绝对不能哪疼医哪。构建新的制度,改变教育治理模式,构建新的制度,对新的要素加以管理推动这样一个实践。

技术无论多么高级,它只是工具,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解决教育主要矛盾所面临的问题,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我想呼吁的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客观性的要求,今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颠覆性的特征,这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对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治理模式、教育管理、教育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源:互联网教育中心

再编辑:小羽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