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七彩花园> 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七彩花园 慕联教育 浏览量(1225)

【慕联导读】

文言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阶段是一个比较难的部分,同时也是中考占分较大的重点。

 

今天于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是初中阶段文言虚词的部分,不会让大家死记硬背,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的,来读读看,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正文:

 

 

01:“之”字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02:“其”字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03:“以”字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04:“于”字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对,对于。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05:“而”字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作者:芈琦 改编自互联网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