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
【慕联导读】
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等成了最近科技领域的热门词汇。自2004年立项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嫦娥四号等5次任务,实现了“五战五捷”。2019年1月1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
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
从科学角度来讲,月球的背面尤其是这次选择的着陆区,是最古老的一个撞击坑,它的地质构造以及矿物的组成可能对于月球年代更具代表性。
另外,月球背面有一个天然的屏障,是开展月基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有利场所,这是由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决定的。
从工程方面考虑,人类探测月球几十年,更多地集中在月球正面,对月球的探测都希望“全月球”的到达。所以,这次是月球背面的到达,可能未来还有月球极区的到达,这些能力的提升,代表着我们在月球上可获得更多原来没有精细获得的数据,也便于更好地了解月球。
现在四号工程开始转入科学探索阶段。针对具体探索内容,第一类,是关于着陆区的地形地貌。他说,过去都是通过遥感,通过一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轨道上探测到大概的地形地貌,这次身临其境,也可以从网上看到一些图像、图形,部分地形图已经出来了。同时,通过这次月球行走,获得月球背面第一张地质剖面图,可以探测到一百米到两百米深的地质构造、分层,这样研究月球背面地质的起源、形成,包括月球年龄的形成,都是第一次。
第二类,是探测主要是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爆发对月球空间的影响等。
第三类,主要是研究月球的物质成分。这次有多台科学载荷,会对月球背面的物质成分初步探测,这些成果取得最后都会有原创性的效果,会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