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家长们,你不能替他上考场,但最后3个月你要做这15件事!
【慕联导读】
中考是孩子们第一次需要独立完成的人生试卷,所以,每个学生都会有压力。
产生压力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假想悲观的预期,许多学生对中考有一些过于绝对的想法,认为如果考不好会有多么不好的后果;
二是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与理想目标之间的真实压力;
三是来自家长的压力。
相对高考生,中考生的年龄还小,这个阶段他们既要准备好文化知识,又要保持锻炼体能准备体育中考。想帮助他们解压,就应该建立家庭支持体系,其中包括爸爸妈妈,也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4-7月这几个关键的月份,作为孩子的后盾,家长要做什么呢?中考专家给出意见,一个合格的中考家长该做好这15件事!
1.体育考试。做好后勤工作,关注孩子身体,注意休息。
2.关注高中自主招生信息。广东省2018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录取试点工作,这一招生政策的变化值得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家长关注,这也将成为通往好高中的一条捷径。
3.三模到六模考试。帮助孩子进行模块化专题化复习。联系老师了解孩子短板,安排专题训练。
4.中考政策讲座,关注中考信息公众号。这段时间正是各种中考政策频频发出的阶段。各机构学校也都会提供很多免费的公益讲座,所以在这个时期多多关注中考政策,包括招生政策、学校信息、户口户籍政策、考试热点等。
5.招生计划出炉。关注各学校的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成绩。
6.五模到十模。这是综合复习的时期。开始安排孩子做套卷,而且只做中考真题,最好能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自我测试。
7.中考信息讲座,关注中考信息公众号。开始关注各类小道消息。关于中考考场的安排,考试内容的变化,届时“思而优”公众号将全程关注及解读各项变化,敬请关注。
8.择校信息搜集,确定目标学校。这个时候一定要确定目标校了,开始着重搜集该学校的招生计划,往年招生分数,学校信息,环境等等。
9.查漏补缺。还剩一个月中考了,这个时候避免做难题怪题,一定从基础入手,开始回忆基础知识。
10.考点分布。6月下旬的时候,中考考点安排出炉,最好带孩子提前了解一下考试的地点和环境位置。
11.准备考试文具。
①中考明确提出手表是不能带入考场的;
②部分地区实行“无声入场”,家长需确保孩子的穿戴及携带物品符合要求。
③准备至少两根黑色签字笔,避免使用圆珠笔和浅蓝色水笔,因为中考是电子阅卷蓝色不易看清楚;
④中考的时候不宜所有的文具都换成新的,孩子面对考试环境压力比较大,越熟悉的东西给孩子的信心越足。
⑤中考需要用2B铅笔涂答题卡。这个最好用孩子之前在学校考试的时候已经用过的,往年出现过由于2B铅笔不合格,导致读卡器读不出的情况。
12.查询成绩。一般7月份中考成绩公布,登录中招管理系统查询孩子总成绩以及各科成绩。
13.参加中考咨询会。中考成绩公布当天,各学校都会举行中考咨询会。这个时候学校根据咨询情况确定一个预估分数线,开始提前招生。
14.填报中考志愿,包括定向生志愿。根据孩子成绩网上填报志愿。
15.关注录取情况。 拿到录取结果后,家长和孩子的心才能暂时的放一放,一个暑假过后,就会迎来高中阶段更紧张的学习了。
一位任教多年的班主任总结了5个初三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每位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下:
01 部分同学还没有完全进入中考冲刺的状态,缺乏动力,没有时间紧迫感,不思进取,没有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应付,甚至抄袭,违纪干扰他人学习。
02 部分学生自信心严重不足,少部分同学盲目自大,两极分化较严重。
03 有的同学学习效率不高,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做无用功,这样只会让学习事倍功半。
有的同学学习不主动,不按时完成作业,全靠老师强迫着学习。
04 部分学生对学习是三分钟热度,毅力不够,一遇困难就放弃,这其实是对自己没什么要求、不负责任的表现。
05 有些同虽然很听老师话,知道要好好学习,但学习方法不得当。
如何帮孩子度过初三下学期,我们精选了一些家长(都是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如下:
01 妈妈爸爸对孩子的学习方向、目标、方法要保持一致。如有不同意见,一方必须保留,其实真的没有人敢说自己的方法就是百分之百对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不要还没开始教育孩子,爹妈就先起冲突了。
02 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妈妈别唠叨,爸爸别火爆。我们都想让孩子听进去自己的意见建议,至于方法,家长们可以自行摸索。
03 和孩子一起把所有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地分解(包括平时和假期的学习内容),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必须提前制定,并且合理,切忌制定量少了,发现孩子完成后又临时加量,也要注意别制定量太大孩子完成不了,制定过程需要和孩子一起商量)。
04 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认真地监督,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计划完成情况。
不管孩子的完成情况如何,都不要一上来就开始批评。
一是你现在批评已经没有任何用了。
二是下次孩子就会因为怕挨批,故意对你隐瞒自己的作业情况/测验情况。
你要做的是让孩子(或者你们一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所有的检测都是在查漏补缺,我们去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的对策,就是好样的。
05 如果孩子逐渐投入到了中考冲刺的状态,爸爸妈妈们也要逐渐放手,别管得太紧太严。
孩子进入初三,面临中考,家长要协助孩子做好学习计划,做个明智的点拨者。家长应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呢?我认为,有以下二条捷径可以走。
捷径一:陪孩子选一两本好的练习册
每当有孩子家长来找我咨询如何提高孩子成绩,我都会给他们提这样一个建议:陪孩子选一两本好的练习册。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给孩子多买几本练习册呢?事实上,作为一名老师,我很反对家长这样做。孩子得做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搞题海战术。我曾对那些在题海中遨游的孩子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遨游得并不是那么畅快,“陷人题海,不能自拔”的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要提高成绩,得让孩子做题,但不能做得太多,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做一两本练习册即可。
一位家长曾很高兴地跟我分享他的教育成果:
我上学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经验,每科目买一本精品练习册,就一本,把这一本做通了,所有类型的题也就都会了。后来我有了孩子,就把这种方法传授给了孩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孩子的成绩提升得很快。
家长们不妨也借鉴这位家长的做法,陪孩子选一两本好的练习册,让他完成上面的题并且吃透它,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成绩正向前逐步迈进。
提到好的练习册,很多家长肯定会皱着眉头说:“什么样的练习册才算好呢?”
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
一般说来,判定一本习题集是否全面,应该看它是否涵盖了难、中、易三种类型题。如果习题集中的题目都很简单,那么提高的速度就会很慢;如果都是中等难度的题,则无法拔高;如果全是难题,则很不实际。所以,一本练习册必须涵盖了难、中、易三种类型的题,才能算得上是好的练习册。
“练习册选好了,那该怎么吃透它呢?”可能家长接下来又要问这个问题了。
吃透一本练习册,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至少要经过以下两个过程。首先,第一次做的时候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解决不了或者是解决不好,都会影响考试发挥。其次,要吃透这个题目,这个过程最重要,说的简单些,就是要做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做好了,才能做一道会一类。
关于好练习册的选择,针对9年级学生,还有一个不错的选择,那就是中考真题。在这里,就拿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头脑还算聪明,但是却没把这种聪明用在正处。初中前两年,我几乎是玩过来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升入9年级后,我开始用功了,然而我却发现,如果我按照同学们平时学习的方法,要想冲刺重点高中几率很小。于是,我去请教我的班主任,看可不可以走捷径,班主任就建议我多做几套与中考有关的真题。
我把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都搜集过来,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做了好多遍,直至烂熟于心。
凭借这种方法,我当年如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对于9年级学生,在所有各考资料中,真题的重要性位居第一位。只有重视历年真题,认认真真地解答每一道真题,方能尽快地熟悉其命题规律,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解题技巧。
方法二: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
家长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是提高孩子成绩的又一条捷径。然而,很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个步骤的重要性。在平时,我发现相当多的家长在用错误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关注。
对待作业,家长只会问孩子一句“作业做完了没有”,听到孩子回答“做完了”就再也不管了。对待考试,家长表现为只看得分,不看丢分,孩子考得不错给予孩子表扬,孩子考得不理想就把孩子训一顿,至于孩子为什么丢分,这从来就不在家长关注的范围内。
作业和考试是为什么?是为了查找孩子在某一阶段学习中的不足。做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平时检验,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检验,如果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而不知道查,那么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哪里存在不足,也就不知道从哪里进行补救,这样怎能谈得上取得好成绩。
我就曾经拿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的试卷做过研究,发现孩子之所以成绩一直得不到提升,往往是因为前面犯过的错误后面还接着犯,一错再错。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叫孩子学而不知道帮他查,要形成一种新的关注方式——及时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补上短板,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木桶效应”。
我教过的一个中考状元回学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经验时,是这样说的:
我能取得优异成绩,这与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很重视我的学习,但却从来不去刻意关注我的分数,他们在意的是我常常出错的地方。每次作业发下来,他们都要认真看一遍,不看打钩的地方,而是看那些打了叉的,试卷也同样如此。他们经常对我说:“你出错了,就说明你在这一方面还存在漏洞,需要弥补。”
这真是一对用心的父母,他们的做法,能够使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及时纠正。这样一来,孩子在日常学习中偶尔出现的小错误就被克服在了“本环节”之中,也避免了日常小错误因长时间积累而酿成大错。
因此,作为家长,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务必要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并及时进行弥补,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杜绝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