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知识魔灯> 【古诗中的意向】水、月、雨

【古诗中的意向】水、月、雨

知识魔灯 慕联教育 浏览量(1377)

【慕联导读】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所咏之,即为客观之;借景所抒之,咏物所言之,即为主观之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词歌赋中水、月、雨类意象

 

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月亮 

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希冀和渴盼。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①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

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极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 

我们再来看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时,雨来了,它好在适时。在人们正酣睡的夜晚,雨无声地,细细地下,不知不觉中柔情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它好在润物无声。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题目中那个喜字在诗中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 

 

②苦雨——

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这样的例子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现列举如下: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③雅雨——

中国文人有喜雨的雅好,这是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以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涧边簇生着一片可爱的芳草,树丛中有黄鹂鸟在悠然自得地鸣叫。向晚时分,春雨洒落,潮水暴急,野渡无人,孤舟自横,一片迷茫。诗人对野生之物自然存在状态的倾心与赏玩,折射出闲雅萧散的人生态度,令人心醉。 

 

④禅雨——

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的权心利欲在雨意的清凉中被洗净,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从而使雨具有了几分禅家的意味。

请看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此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之时,作者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经历阐发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映射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无论是自然界的阴睛风雨,还是现实人生的荣辱升降,都可等闲视之,浑不在意。这里词人正是借助于“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

此外——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金风:秋风 

 

 

【古诗中的意象】到这期就结束了,敬请期待我们下期的内容。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