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知识魔灯> 【茅盾文学奖作品推荐】贾平凹——《秦腔》

【茅盾文学奖作品推荐】贾平凹——《秦腔》

知识魔灯 慕联教育 浏览量(1550)

【慕联导读】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贾平凹——《秦腔》

【作品介绍】

贾平凹的《秦腔》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  

 

内容简介

《秦腔》以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三十年的历史。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家族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充满了对抗和斗争。三十年里,清风街以白、夏两大户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加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难舍情怀,土地的流失,清风镇上人们的勾心斗角,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

 

创作历程

对于贾平凹,秦腔是门艺术。他对秦腔钟情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心里有了熏陶。三岁记事,他就骑在大伯的脖颈上看戏六岁懂事,自己趴到台角上,听那花旦青旦唱悲戚戚的调子,不觉得就泪流满面,常常挨了舞台监督的脚瑞还不动弹。正月十五,三月三,端午中秋寒食节,是秦腔牵着他由春而夏而秋而冬。从秦腔里,他知道了奸臣害忠良,知道了小姐思相公,知道了杨家将的英武,知道了白娘子祝英台的痴情,秦腔故事是他道德启蒙的第一课,也在他感慨世事时引用得最多。例正是对于秦腔的喜爱与了解,让贾平凹将秦腔运用到作品中去,通过秦腔来表现作品人物的感情,使之成为推动作品的情节发展的工具。

作者的母亲是商洛人,虽在西安生活多年,语言中总有些商洛腔,幼时与母亲回商洛走亲戚,对当地与关中方言部分相似又很有区别的语言十分好奇,相较于普通话,方言更能传达抽象情感,异乡为客,熟悉的故乡腔调总能勾起浓厚的乡愁,语言不仅传递信息,更能传达情感。作者本身十分喜欢乡土题材的作品,加之自小受母亲及生活环境影响,对于商洛及关中地区风土人情都亲身体验,感触更深。选择《秦腔》语言为研究对象,除了兴趣之外,也有近水楼台”的因素,一直在这种文化下生长,对于这类语言非常熟悉,相关材料来源也非常便利。同时作为关中人,成长过程中也见证了很多方言词汇与传统文化的消亡,时代在演变,很多幼时的文化消亡了,很多独特的语言已经完全不用了,这些语言只能停留在久远记忆里,被时代抛弃了。贾平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缅怀了已经消逝的故乡,研究《秦腔》的语言,对笔者来说,不仅是文学方面的探究,更是对家乡已经消逝文化的祭奠,对记忆里家乡的怀念。

贾平凹自2003年初开始动笔写作《秦腔》,历时近两年,四易其稿。是作者费时最长、修改最多、最耗心血的一部作品。

 

点评鉴赏

《秦腔》抚慰了一代人的心灵,为传统的农耕文化奏响了安魂曲。《废都》是用放荡掩盖精神痛苦的作品,而《秦腔》则把他的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以极其现实,甚至显得有些琐碎的日常生活场景,真实而深刻的揭示了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类精神困境,使得小说在象征的层面上具有了普遍的人文关怀的意义。

——牛玉秋(中国作协创研部)

《秦腔》的出现,可能是贾平凹人生第三境界。他创作的第一境界是技巧境界,如《商州初录》,以《废都》为代表进入智慧境界,《秦腔》里看到了一个知天命的平凹,我觉得他的小说已经进入了空谷无人的境界了。

——王干(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秦腔》是一部用秦语说秦事表秦情的作品,语言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大量的使用了不同于普通话书面语的土语,这些词语简单明了,极具生活气息,其中很多词语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很少使用了。

————薛正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篇名为《暗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一期我们要介绍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莫言——《蛙》。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