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知识魔灯> 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

知识魔灯 互联网 浏览量(373)

【慕联导读】

简介:陈景润先生是同学都熟悉的一位数学家,但是很少人真正了解陈景润先生的成就。本文介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的生平介绍,重点介绍了陈景润先生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位伟人,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数学家。1933年了生于福建。他们高中时,现在北京航空学院任副院长的沈元当时曾教过他的书,沈教授对同学们讲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他说,“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后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些活深深地打动了青年学生陈景润的心,他立下决心要要数学。

1950年,陈景润高中没有毕业,便以同等学历考进厦门大学,改读数学专业。1953年秋天,陈景润因成绩特别优异提前毕业,分配在北京当中学数学教师。他一面教学,一面进行科学研究,这时他得到一本华罗庚教授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如获至室,刻苦攻读钻研起来,但陈景润因不善辞令,教学效果不佳,校方颇为头痛,恰好陈景润的母校校长王亚南到北京,得悉这些情况,便设法把他调回厦大,安排在图书馆当管理员,实际上是让他安心研究数学。他抓紧这样得到的宝贵时机,把《堆垒素数》和另一本华罗庚的著作《数论导引》悉心研究,很快写出了一篇名叫《他利问题》的认文。陈景润把它寄给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得到了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认为陈景润很有培养前途,便建议调他到北京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1956年底,已先后写了四十多篇论文的陈景润到了科学院,开始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地下专心研究数论。

关于哥德巴赫问题,不论是提出问题的哥德巴赫本人还是大数学家欧位都不能做出什么结果。上世纪一个超群数学家康托耐心地试验了从21000的所有偶数,说明在这范围内,哥德巴赫断言是成立的,但这能说明什么呢?此后,许多著名的学者都为哥德巴赫问题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力图开辟解决这一问题的道路,或者将它与数学的其他问题联系起来。但要严格证明它,却毫无结果,1912年,数论大师兰道在国际数学家会议上说:这个问题要用近代数学工具来解决是绝对不可能的。

到二十年代初期,问题才有了一点进展,挪威数学家布朗用古老的筛法证明了:每一个偶数是九个互数因子之和加九个素数因子之积,简记为(9+9),延自这一派的方法,1924年拉德马哈尔证明了(7+7),1932年爱斯斯尔曼证明了(6+6);1938年,布赫斯塔勃先后证明了(5+5)和(4+4);1956年维诺格拉多夫证明的(3+3);1958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

另一证明方法是1948年由匈牙利数学家兰恩易开辟的,他证明了每一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示超过六个的”数之和,简记为(1+6),1962年,山东大学教授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他又和王元证明了(1+4);三年后1965年,布赫斯塔勃、维诺格拉多夫和庞皮艾黎都证明了(1+3)。 陈景润继承了前人的结果,吸取了前人的智慧,施展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地向哥德巴赫问题挺进。为了能最快阅读最新的国久的有关资料,了解外国的新结果,他在掌握英、俄两门外语基础上,又自学了德、法、日、意和西班牙语。同时在数论方面接连攻下了三十多道难题中的六、七题,为解决哥德巴赫问题做出了必不可少的锻炼和准备。


例如他在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问题上,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经过这一艰苦的历程,1966年,陈景润在《科学通报》第一十七期上发表了他已经证明(1+2)的成果。已故的著名数学家闵嗣鹤教授审核了二百多页论文手稿,确认其证明无误,但建议他加以简化,此后陈景泣不分白天黑夜,一笔又一笔推演了六麻袋稿子,经过七易寒暑,终于写出了著名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一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精心论证了(1+2),其中定理理”,是“筛法”的“光辉的(logx)2顶点”,并立即补入即将刊印出版的他们合著的《筛法》一书中,英国数学家赞扬陈景润说“你移动了群山”。

陈景润为祖国增添了荣誉,他的突破为推动学林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78年他出席了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先后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为会议主席团成员。

1979年初,他和著名的拓扑学家吴文俊夫妇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所长伍尔夫教授的邀请,前往讲学和作短期的研究工作。在那里,陈景润又利用有利条件,完成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是当前世界上最新的成果,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好评。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