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把孩子放第一位的
【慕联导读】
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长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这个差异就是由家庭造成的。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
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1.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的确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点。前两年我谈过一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重视教育。
所谓的重视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总体来说,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这样的活动,都是座无虚席,这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心态。
但是,今天的教育却产生了许多过去没有过的问题。
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许许多多的要求,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和许许多多的希望。
比如说,我见到了很多现在所谓的“胎教”,怀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调理爸爸妈妈的身体,就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出生有一个更好的生理基础。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放牛班的春天》
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对他有很多期望,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球星、明星、高考状元。我们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
恕我直言,这里面偶很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现阶段的现实是,当我们开始做家长后对孩子的很多期望是一生都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最大不同点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许多家长为了追求那些虚幻缥缈的目标,就开始折腾了。幼儿园就开始学奥数、小学三年级上七八个补习班....有更多的现象说明,今天我们家长越来越看重"抢跑"。
其实人生像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了一万米以后跑在第一那个人,也不能说明他肯定能最先达到终点。
“在那一刻,我感觉每一寸皮肤用欢乐和乐观,我想对这个世界说,但谁能听到吗?”
——《放牛班的春天》
但是今天仍然有许多的家长在拼命的“抢跑”。
2.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一下,30多年来我们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
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看到的东西,他们之中更没有成为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的人,至少现在还没有。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想法大致是这样的:
刚出生的时候抱着很多期望,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
我们开始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
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
“世事不能说死,有些事情总值得尝试。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放牛班的春天》
我们每个人心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开始有非常崇高的理想,但最后当我们已经垂老的时候,才真正明白我们先前很多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
我始终不认为强化训练能培养出成功的人,当然成功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
有句话叫"行行出状元",我理解就是无论采取对哪种人群进行统计分类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正态分布的。
一个优秀的厨子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反之,也是这样。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人。
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
难道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
不,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生活的很乐观、很幸福。
“5加3是多少?53啊!”
——《放牛班的春天》
我过去读过一篇文章,谈到了买房子,难道租来的房子没有生活质量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拼命买房子呢?
去年两会看到一个采访说,日本的很多姑娘特别是东京的姑娘是不愿意嫁给有房子的人的,因为她认为这样的人什么都有了以后可能不愿意奋斗了,他们更愿意小两口从一无所有开始一点一点构筑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生活的构筑过程,也是情感构筑的过程。
3.如何与孩子沟通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
你是否曾对孩子这么说:“你只要把分数搞上去,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可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责任的教育已经被丢掉了。什么都不用管,哪来的责任感?
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也许无言的方式更有效。不用说什么,上去拥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头,其实孩子学习问题上,家长帮不上什么忙。这种无言的动作孩子全都能理解。
“四月,孩子们给了我很多灵感,我知道有这么一天,人们谈歌唱我的音乐,我叫克莱蒙马修,是个音乐家。”
——《放牛班的春天》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艺术的方式。
比如我们有一个老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他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从超市买东西手里拿一样东西没有结账,等到停车场上车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东西没有结账,其实他拿走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家长认为这是培养孩子好品质的重要机会,所以让孩子把钱送还给了超市的收银员。
孩子做完这件事情后,家长没有一句口头表扬,但是整个晚上,父母都表现得非常高兴。其实这种气氛孩子能够感受到,这就是对他的一种最好的奖赏。
有时候,沟通需要一些时机。
我们在若干年前曾经采取一种这样方式,在军训的时候,我们让每一个家长给军营中的孩子写一封信。
军训差不多为期十天左右,我们让这封信统一在第四天的时候交到学校,然后我们争取第四天或第五天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读到家长给他写的信。
平时家长不愿意谈的羞于开口的话都可以在信里写出来。也不能不写,如果全班同学就你的孩子没有信,他会很失落的。
为什么选择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因为绝大多数孩子这几天离开父母、进入军营环境里,他已经开始产生对家的想念心情。
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一封信能够深深的进入他的心中。几乎没有学生看到信不落泪的。
4.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芬兰的一个小孩子在十岁那年,为家里做了一点事情,他可能觉得需要有一些回报,于是就写到,“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到邮局10芬尼,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给你一个这样的纸条,你会作何反应?
有些家长也可能会暴跳如雷。而这个妈妈看到这个账单没有说什么,把钱放在那儿了。
小孩拿到钱的时候,看到妈妈给他写的另一个账单:“彼得欠妈妈如下款项: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妮……”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艺术。我认为,现大绝大多数家长缺少这样一种教育艺术。
“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
——《放牛班的春天》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打他、骂他都行。”这是在推卸自己应该担负的角色。
很多时候还会小题大作,儿子接到了一个女孩子的电话,妈妈可能会在一旁偷听,或者一个女孩接到男孩子的电话,很多女孩子的家长立刻跟老师反映,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这个孩子电话、通信的自由等等。
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把这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原则。
他说:"校长,我现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
一个台湾作家写过的一个很生动的故事。
在他当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带孩子们到海边玩儿,孩子们希望下水,考虑到安全,他开始不同意,但是看到孩子们的小脸,他同意了。
“这漫天飞舞的纸飞机是我们对你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
于是,他在远处布置了一条防线,要求孩子们不能超过这个防线。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上来以后浑身湿漉漉的。突然一个小女孩把衣服脱下来了,这个老师特别惊讶,想着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
然后他看到这个小女孩把衣服拧了拧,然后又把衣服穿上了,旁边的人并没有什么异常。
显然孩子们的兴奋点不在这儿,但只要我们成年人大喊一声,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就毁掉了。所以,这就是我们眼睛里要揉的沙子。
5.父母如何更好地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
网上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文章的观点是,千万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生活伴侣更加重要。
在我看来,夫妻关系是第一重要,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会有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阳光总是让人心情愉快!”
——《放牛班的春天》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才导致了家庭许多矛盾的产生。
一次家长会上,我谈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说我们要有足够的时间跟孩子家人在一起。
有家长说我的工作每天就是应酬,晚上都在外面吃饭,很少回家吃饭。
我说:“我不认为任何一顿饭都要在外面吃。我在其他的事情都不会撒谎,只有一件事情可能会撒谎,就是别人给我打电话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我会说"对不起,今天晚上有安排"。
其实,这只是借口,我认为和谐的家庭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一家人厮守在一起。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放牛班的春天》
一个和谐、和睦的家庭最重要,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能够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长。我相信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至于是不是那么早的学更多的东西,我个人的建议是希望家长不要太看重“抢跑”。
希望以后所有人能够更加理性的来对待家庭教育,对待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