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七彩花园> 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家长

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家长

七彩花园 互联网 浏览量(399)

【慕联导读】

1

 

 

这个黄叶纷飞、秋雨不断的开学季,手机再次以杀手的身份,醒目地出现在官媒和网媒的显著位置。

 

9月17日,杭州滨江一小区,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从19楼坠下,落在三楼阳台上,当场死亡。警方认定为自杀。

 

事发前,家人发现女孩又在玩手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发生争执,随后女孩跳楼身亡。

 

9月14日,河北廊坊市,一名13岁女孩很晚还在玩手机。母亲一怒之下,将手机给摔了。女孩带着20多块钱离家出走,时至今日,仍无音讯。

 

9月2,安徽池州青阳县,一名16岁的中学生,被没收手机后和母亲发生争吵,随后女孩离家出走,跳入附近4米深的河水中,心生悔意,呼喊求救,被及时赶来的消防员救出,侥幸脱险。

 

如果时针再往前拨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手机引发的连锁悲剧,不胜枚举。

 

今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一名初二的男生因成绩不理想,被父亲没收了手机。索要无果后,孩子跳楼自杀。两天后,无法忍受丧子之痛的母亲,也跳楼自杀。

 

去年9月,河南正阳县,一位初二少年因玩手机被父亲批评,一怒之下喝了家中的农药,在医院抢救一周仍昏迷不醒。这个农民之家,本就因女主人身患脑瘤一贫如洗,儿子的服毒让这个因病返贫的家,更雪上加霜。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中,作为始作俑者的手机,都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被置放于标题之上,被书写者和受害者当作替罪羊和假想敌——

 

是手机,将花季凋零的孩子和绝望悲痛的父母阴阳两隔!是手机,将逃学厌学的情绪和恐慌不安的气息四处蔓延!是手机,毁了我们的这一代和下一代!

 

人性的弱点之一,是擅于为自己的无能寻找借口,然后自欺欺人地说:“不怨我!”

 

亲子的障碍之一,是为人父母者惯于站在想当然的立场上指责,然后理直气壮地说:“为你好!”

 

教育的误区之一,是很多人总想着去教育别人,恰恰忘记了自我教育。

 

看着这些血淋淋、悲戚戚的手机夺命案,我只想说:无辜的手机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教育无能和沟通无力的替罪羊。

 

关于杀死孩子的罪名,手机不背这个锅!

 

首先,手机夺命案中,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孤独。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那些靠电量和程序而活的智能产品。

 

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在关机一天就心神不宁的状态下,如何要求让我们的孩子做到对好玩有趣的电子产品熟视无睹?!

 

时代的发展,只会产生出更多更高端更好玩的东西。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只能接受,并趋利避害地让其为我们服务。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认清并接受的一个真相是:在钢筋水泥和人工智能中长大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要孤独得多

 

他们不缺吃穿,但他们缺少玩伴和陪伴。他们的童年过早地凋零在“减负负更重的教育、望子子非龙的焦虑”中。

 

他们很少有机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光着脚丫子在清澈见底的小河和炊烟升腾的小巷疯玩,也很少有机会在父母无声无争的散养中一路犯错一路被宽容地获得不紧不慢的成长。

 

浮躁的社会、功利的教育和焦灼的父母,让他们不少人在价值观的四分五裂和家长老师的轮番指责中,备受煎熬,无人诉说。

 

他们(悲剧证明,尤其是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宁愿对着手机屏寻找安慰,也不愿和大人多说一句话。

 

2

 

是的,很多时候,不是手机夺走了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拱手把孩子让给了手机。

 

以我家为例,但凡我发现孩子学习滑坡、烦躁顽劣的阶段,都是我陪伴缺失、焦灼不堪的时刻。

 

前段时间,我儿子特别喜欢玩手机,还时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和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对话:他不管问什么问题,语音助手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他答复。这让他很满足,也很上瘾。

 

有一天,我强行把手机从他手中夺过来,斥责他玩手机伤眼睛。他哭着反驳:“妈妈,手机比你强多了,你只知道写稿子,我和你说话你都不理我。我和手机说什么,它都回答我。”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的孩子多孤独,而我又多么不称职。

 

我向他道歉,减轻工作的分量,抽出时间陪他玩耍,看他在努力与平和中慢慢成长。这时候,我才明白,在父母有效而高质的陪伴中成长的孩子,根本不会总想玩手机。他会沉浸在畅汗淋漓的游玩和好奇强烈的探索中,获得饱满而有力的自信,取得微末而显著的进步。 

3

 

其次,手机夺命案中,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父母自我教育的缺失

 

列宁的遗孀、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这个身份,无需考证过关、经年审核,但也唯有父母这个身份,必须终身学习、不容怠懈。

 

现实中,不少家长都惯于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和无法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也擅于把自己无法消化的愤懑和无处安放的失落,发泄到孩子身上。

 

具体到玩手机,很多家长自己就患有重度手机癌,个别家长甚至为了减少陪伴压力,在孩子小时候把手机甩给孩子:“一边玩去”。当有一天,他们想让孩子远离手机时,才发现孩子已经深陷电子游戏无法自拔。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关于手机之争,很多家庭都上演过这样的对话:

 

“宝贝,不要玩手机了!赶紧写作业去!”

 

“爸爸,你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凭什么管我!”

 

是的,模仿能力和效仿能力极强的熊孩子,他们不会听从生硬晦涩的道理,却相信自己看到或经历的事实。

 

作为父母,当我们无所事事地身陷刷屏魔怔,不读书学习,不陪伴家人,不专心做事,甚至在玩手机中频频酿下祸端和惨案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孩子去学习,去进步,去自律?


今年1月,一名未满4岁的男童在泳池不幸溺水身亡。监控录像显示,他在水中挣扎3分钟无人发现。而池边看管他的母亲,一直在埋头看手机。

 

去年9月,在深圳华升大厦,三名幼童坐在地上玩耍,突然一辆白色轿车开过来,直接从三名孩子身上碾压过去。事发后,女司机称她当时在低头看手机,根本没有注意到有孩子。

 

前年8月,在郑州商城路一商场楼下,一位司机妈妈在倒车时玩手机,不慎将自己2岁的儿子当场轧死在车轮下……

 

够了!

 

这些惨痛的案例,提醒每位父母:不是手机害了孩子,是我们害了孩子。不是孩子迷上手机,而是我们自己依赖手机,并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其害。

 

 

4

 

最后,我想说的是,手机夺命案中,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挫折教育匮乏导致的生命教育缺席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物质富裕和隔代养育,正让中国孩子走在一条过度娇宠、过分脆弱的教养之路上。

 

长久的溺爱和保护,不仅让他们无法学会延迟自我的满足感,感同身受地理解外物和他人,而且造就了他们呼风唤雨、高高在上的虚假召唤力。

 

一旦他们的需求被拒绝,召唤不灵光,他们就因承受不了挫败,走上自伤或伤人的道路,乃至跌入深渊,丢掉性命。

 

 

 

俞敏洪曾说,父母教给孩子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AQ,又称逆商),比要求他考上大学重要得多。

 

现实中,一些父母只要求孩子考上大学,而极少抽时间告诉他,任何事情在开始之初,就存在两个结局:成,或败。

 

失败的概率在任何事情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接受这一点,才有机会赢得余下的成功。

 

他们也极少提醒孩子,我们来到世间首要的任务,并非考上好大学取得好名次谋个好差事,而是保护自己并善待他人。

 

这些父母更少通过锤炼自己的逆商,带领孩子培养并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善待生命的视角。

 

相反,他们只是以过度的保护和短视的养育,为孩子营造出风和日丽的假象,让孩子稍遇挫折便如临大敌,稍受委屈便想到轻生。

 

不经历挫折的人,不知道终点的风景和收获的饱满。不明白人生实苦的人,不晓得肩头的责任和生命的珍贵。

 

应试教育的高压导致素质教育的苍白,挫折教育的匮乏关乎生命教育的缺位。

 

如此,那些幼小的生命才不得不频频以过早凋零的姿态,给为人父母者一地绝望的清醒,给这个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

 

是时候,该醒醒了。

 

别再说什么不让孩子玩手机他就自杀,别再提什么手机正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当大人们不再为自我教育的不及格隐瞒撒谎,孩子们才会在爱与平等的环境中获得尊严和成长,悲剧才会在反思和改善中得到减少和遏制,教育才会在家校携手中渡人上岸、救人慧命,而这个社会,才会在坐享科技、尊重生命中,变得越来越好。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