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知识魔灯> 【初中专享】感叹句和祈使句,重难点全在这里啦!

【初中专享】感叹句和祈使句,重难点全在这里啦!

知识魔灯 慕课联盟 浏览量(877)

【慕联导读】


写在前面

中学生作文每况愈下,以至到了“全线崩溃”地步,并且这一趋势不但不会在短期内有所扭转,还会日益严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无非是把“读破万卷书”变成了“做滥万套题”。这一现象不仅事关作文问题的本源,而且严重影响着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以及民族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多年来,提起每况愈下的中学生作文,就像提起每战必败的中国足球,社会各界口诛笔伐,舆论诟病此伏彼起,愤怒混着焦虑,责备和着忧思,无奈掺着失望……为了寻求改变,人们煞费苦心,竭尽努力,在一番番花样翻新的变革中,各种理念与流派应运而生。然而,当形形色色的训练序列、完美精致的技巧方法、包打天下的规矩套路形成之后,当“作文满分妙诀”、“快速构思技巧”、“出奇制胜要窍”满天飞的时候,学生作文却江河日下,走到了“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的今天(温儒敏语)天。

作文之所以“崩溃”,在于人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但又是致命的错误——不再“读破万卷书”,而是舍本逐末,“为作文而作文”。谁都知道,要一朵花绽开,不能只着眼“花”的本身,而需关注花绽开所需的水分营养阳光等根本的生存条件。否则,你就是在改变花色、花味、花形、花瓣、花蕊的外在形态上花多大力气、下多大本钱,也无济于事;即便花开了,也是瘦弱的、病态的。可是多年来,我们改变作文现状的努力一直不从“读书”这一根本处入手,而是舍本逐末,致力于技巧、方法、篇章、结构、开头、结尾、变换角度、一材多用的训练,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最终使劲浑身解数,也只能装扮出苍白、丑陋、僵死的“花”。

虽然“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的现状已经让人倍感沉重,但是,我仍想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一个“中”字:我以为,中学生作文目前只是处在“全线崩溃之中”,还远没有跌落崩溃的“谷底”。这样说是因为,这种“崩溃”并非始于今日,也远不会止于今日,而是正处在“进行时”。

中学生作文的全线崩溃并非始于今日,至少十年前这种崩溃迹象已经很明显。我参加过2006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阅卷,当时就发现学生的作文已经溃不成军。面对作文题“北京的符号”,考生暴露出的“动手低能症”、“视力萎缩症”、“心灵乏氧症”、“精神软骨症”、“情感贫血症”、“认识侏儒症”等等,至今历历在目。   作为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往今来,留下的有形无形的堪称“符号”的事物数不胜数,然而多数考生茫然不知,甚至把“秦砖汉瓦”、“隋唐宫殿”当成了“北京的符号”——视野何其狭窄,常识何等匮乏。

不仅满眼是简单罗列、凌乱拼凑的符号和千篇一律的“展板”“拼盘”结构,而且“我是北京的符号”,“八荣八耻是爱国的符号”,“五次反围剿是斗争的符号”,“纣王是好色的符号”“日本是战犯的符号”等不着边际的作文泛滥成灾——内容何其肤浅,思路何等纷乱。     

不要说文天祥、谭嗣同、张自忠、赵登禹、卢沟桥、“一二·九”这些已经熔铸为历史丰碑的“北京符号”,就是其他诸多事物,也大都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彰显着民族精神。但是,学生笔下的“符号”大多苍白模糊,没有精神文化内涵。更不用说不少考生的笔下的“北京符号”是乱麻一团的大杂烩:从司马迁、诸葛亮写到李时珍、蒲松龄;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写到比尔盖茨、麦当劳克拉克——作为高中毕业生,作文中的精神缺钙、思想弱化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一方面,书包越来越重,功课越来越累,跑得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却头脑越来越空,认识越来越浅,素养越来越差。课外很少读书积累,很少思考社会人生;视野狭窄,生活单调,课上围着考试转,课下围着习题转,偷闲捧着手机转,阅读围着“动漫”转——直转得“符号”模糊,时空颠倒,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其实,作文的后面是“人”的情感、精神和心灵。语言是思想的花朵,作文就是做人,而“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语)。一个学生的精神是否强健、人格是否健全、心灵是否充盈,都会在他的作文里反映出来。高考作文一篇篇罗列的、拼凑的、堆砌的、凌乱的、肤浅的、暗淡的、变形的、荒唐的乃至并非符号的“符号”,投射出目前中学生心灵世界的空洞、肤浅、苍白和迷乱。    作文之所以“崩溃”,是由于远离了读书的源头。作文无捷径可走,也无诀窍可觅,“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欧阳修)。至于写法技巧之类,均可“随文习得”。而所谓的“作文秘诀”,在鲁迅看来都是骗人的鬼话。

中学生作文 “全线崩溃”也不会终于今日——“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的现状一天不改变,学生作文的崩溃趋势就一天不会逆转。


读书决定写作,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从“腹有诗书气自华”,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说的都是这个道理。2003年4月,美国国家写作委员会向国会递交的报告书中,提出了“写作重要,阅读第一”纲领,强调的也是读书对于写作的决定性作用。学生不读书却想写好作文,和蜜蜂不采花粉却想酿蜜一样荒唐。


       当“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崩溃”的不仅是作文。




有人认为:考试是一种较低级的能力(《对抗语文》叶开)。可是,当为了获得这种能力而付出全部精力去“做滥万套题”时,人之所以为人的至为宝贵的东西就会被忽略。如同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当他把全部心思都用于讨得一点残羹冷炙充饥时,便再没有任何“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当前学生作文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找到精神因素的某种对应:内容的肤浅源于认识的肤浅,内容的空洞源于心灵的空洞,内容的狭窄源于视力的萎缩,内容的“软骨”源于精神的“缺钙”,内容的局促源于心灵的“乏氧”,内容的苍白源于情感的“贫血”,作文中的不着边际不辨东西、不知所以,折射出的是认知的懵懂、心智的昏聩、神思的恍惚……


      “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是教育的巨大悲哀。



教育的伟大与神圣本来在于可以使生命更美好,可是这一变化,却导致人生视野的一天天萎缩,精神土地的一天天板结,情感田园的一天天荒芜,心灵泉眼的一天天干涸。以致让作为精神动物的人,渐渐变成胸无点墨、头脑空空的“空壳人”,死记硬背、盲目刷题的“机器人”,见解肤浅、视野狭窄的“侏儒人”,眼睛斜视、钻牛角尖的“偏执人”,情感苍白、心灵沙化的“贫血人”,心乱如麻、神思恍惚的“迷瞪人”,甚至价值扭曲、心里晦暗的“变态人”。





“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更会严重削弱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无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对人的素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怎么说也是不过分的。当几千年的人类智慧失去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根脉断流之后,心灵将变成可怕的精神荒漠。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早就说过,一味的专业训练,可以让人变成一种有用的机器,甚至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但不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当下,国人也忧心忡忡,担心这种教育现状不改变,中国恐怕连“人种都会退化”(资中筠语)。

什么时候中学生作文的“全线崩溃”会被点了刹车停一停呢?我以为,当“做滥万套题”变回“读破万卷书”时,当“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不仅写在“新课标”中,而且成为一种教育现实,一个个中学生因读书而变得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此时,中学作文就真的有了希望,中国的前途也就更加光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订阅号

    订阅号.jpg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