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家长广场> 你的孩子和学霸之间仅差这份完美的学习规划!

你的孩子和学霸之间仅差这份完美的学习规划!

家长广场 慕课联盟 浏览量(642)

【慕联导读】

在里约奥运会赛程第一天中,计划中的四大冲金点全部落空。杜丽、易思玲冲金失败,庞伟冲金失败,女子重剑冲金失败,孙杨冲金也失败……当我们用“痛失金牌”报道这些新闻时,我们在向孩子传递什么价值观?银牌、铜牌怎么了?突破自己难道不是成功吗

 

有人说,中国队员太在意输赢了,没得金牌就痛哭流涕。再看国外运动员,不管名次如何,出来成绩大都喜不自胜,他们似乎更享受的是比赛过程。

 

孙杨曾讲过,伦敦奥运会400米决赛前,走进场的他看到看台上的父母,当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就算是死在水里,也得把这块金牌拿下来。(援引媒体报道)我想,怕父母失望,可能是他当时最简单的想法……在中国运动员的心中,原本快乐的体育是一件“向死而生”的事情,夹杂其中的全是苦痛挣扎。


在竞争中,幽默豁达的心态远比奖牌和名次更为珍贵,对我们的运动员如此,对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恰恰在生活中,我们周围到处都是“争第一”的声音,导致许多孩子都有“输不起”的心态。我们该如何教会孩子“输得起”呢?


 输不起的孩子:


情绪化非常明显,甚至伤害自己。

输不起的孩子一旦在竞争中失败,容易情绪低落、心里痛苦,常常表现出生气、任性、说谎、攻击等行为。

 

拒绝继续加入到竞争中以逃避失败。

这种情况的孩子更常见了,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哭闹不休、拒绝继续参加。经常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不会交朋友,做游戏、参加比赛他只能赢、不能输,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了。”家长以为是孩子社交能力差,殊不知是太过争强好胜害了他。


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理由。

人都擅长为自己的错误找各种借口,小孩子也一样。面对失败的事实,不想让大人知道自己失败而失望,于是学会找各种理由来掩盖事实。有些家长表示,“孩子考试一失败就喜欢发脾气,我们也不敢说他,就怕给他更大压力。”其实这也是孩子找借口的一种方式,害怕面对失败,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发脾气的方式蒙混过关


输得起的孩子:


情绪不受输赢的控制,懂得克制自己。

这类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表面上看嘻嘻哈哈的,但关注输赢,不过也不会对输表现出过激的行为。而且,这类孩子一般都属于阳光型的,比较开朗、善于交流,别人也愿意与他竞争和分享。

懂得享受比赛的过程。

竞争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才是竞争中最具价值的地方。比如高考,说它是一项长期竞争不为过吧,但是纵览今年高考的状元经,你会发现,几乎每个状元的心态都不是紧绷的,他们兴趣广泛、各有特长,考试取胜不是唯一的竞争目标,可就是他们摘得了桂冠!


即使输了也会吸取经验教训,为下次的成功做准备。

在这类孩子的眼中,竞争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出色,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自己同一水平,往往很难发现问题,一旦跳开这个圈子,与更多的人竞争、比赛,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了,这是促使自己进步的一种方式。所以,在竞争中,所谓的黑马,往往都是这类孩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

 

一些输不起的孩子,他们的竞争意识都很强。这类孩子的家长要么是自己的事业不如意,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么是自己事业有成,但孩子也绝对不能输。这类家长喜欢给他灌输弱肉强食的道理,对孩子的教育也喜欢计较量化的得失,比如孩子是否考了全校第一、获得了多少证书、将来能否上重点学校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类孩子的父母自身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还记得轩轩和杨阳洋真人秀里的输赢表现吗?

一场小游戏,邹市明输了,轩轩不依不饶要爸爸现在就赢,节目组只好增设一轮游戏让邹市明取胜;杨阳洋更因为在游戏中慢半拍被其他小朋友说你输了时,当场爆发,哭喊:我不喜欢你们了。相比同期的其他孩子,或许是他们的爸爸运动员的身份之下,输赢意识更强烈,对孩子的输赢心态,影响也更为明显。

 

心理学专家张怡筠博士对此给出了三个方面的解释

首先,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说,年幼的宝宝有过度乐观的倾向,他们往往高估自己。

 

刚出生的婴儿心中,是没有外部世界的。在那他们的感受力世界几乎是由他掌控的。这被称为“全能感”,这种全能感来自于他吃奶的需求几乎可以被随时满足,而吃奶又几乎是他的全部需求。婴儿由此确认自己和世界的存在。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全能感”也在逐渐减弱。

 

但相对于大人和较大的孩子,幼儿的全能感还是比较强的,他仍然倾向于认为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做了什么就能成什么。所以当事情没有按预想发展,幼儿会感到极大的挫败,那是“全能感”受到了破坏。

 

其次,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

幼儿时期,由于生理发育原因,孩子还不能很好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挫折时,他们更容易把情绪表现出来。

 

再者,过度溺爱或完全忽略的教养方式阻碍了孩子抗挫力的发展。

父母或养育者过分溺爱孩子,太快地帮助孩子,急于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得孩子没有面对挫折的机会,抗挫力得不到锻炼;

相反,如果完全忽视孩子,就会使得孩子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得不到任何帮助,最终无法跨越困难,导致孩子产生“困难不可战胜”的认知,同样也破坏了孩子抗挫力的发展。

 

孩子要“输得起”,父母怎么做?

 

★避免心理暗示,减缓孩子对“输”的焦虑情绪

家长的行为和言语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比如,孩子哪项行为比其他孩子好,就拼命地表扬他,而孩子哪一项比其他孩子差了,就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失望,一直在孩子耳边念叨“别人家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巨大的压力和强烈的自卑感,长此以往会给孩子这样的错觉:爸爸妈妈喜欢“优胜的我”,所以我不能输。

 

一旦孩子心中形成这样的想法,就会过分在意输赢,导致孩子输不起

 

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以免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输赢的反应,强化对他输得起行为的认可。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输得起也是一种好品质,在竞争性活动中,如果孩子输了,但孩子对此反映并不激烈,家长就可以借机表扬孩子不仅赢得起,也能输得起,很有担当!


当然对输得起的正强化也不能滥用,以免矫枉过正。


★让孩子理解竞争的意义,从而勇于直面失败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竞争中的失败不是为了打压你,而是让你在失败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从而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所以不要逃避竞争,不要害怕失败。


★利用失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张怡筠博士对此也有一些具体的建议,父母可以尝试如下步骤: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