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简单直接,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慕联导读】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了,但似乎今年的奥运会“有毒”,奥运首日无金——庞伟在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拿到铜牌,杜丽、易思玲分获女子10米气步枪亚季军,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中获得银牌。
于是,很多媒体上都用到了“仅获银牌”等字眼,似乎这次中国队“出师不利”。不过,有一点很好,这次微博的评论中多了许多理性的声音,但也有一些网络喷子的存在,指责没有拿到金牌的运动员。 国内似乎一直存在一种现象,得到金牌的运动员永远都被鲜花和掌声包围,而获得银牌和铜牌的运动员却是无人问津。 当竞技运动和体制牢牢绑在一起,运动的唯一意义就变成了获得金牌,获得金牌,获得金牌。 比起伤痛,更难让一个中国运动员承受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孙杨曾讲过,伦敦奥运会400米决赛前,走进场的他看到看台上的父母,当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就算是死在水里,也得把这块金牌拿下来。(援引媒体报道) 在中国运动员的心中,原本快乐的体育是一件“向死而生”的事情,夹杂其中的全是苦痛挣扎。 究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从“冠军”的枷锁里走出来,有一颗平和的面对比赛的心态。 从小,我们就被大人们灌输凡事都要争第一的执念,别说差一分,差半分都是第二,而第二,就是一种遗憾。 朋友圈总是会看到一些帮自己或者亲戚的孩子拉票的转发,点开认真的看,就会发现一些真正不错的孩子却只有寥寥几票。 无论多少金牌银牌,最终的归宿不过都是橱柜里的一个角落。最终留在心里的,是我们流过的汗,淌过的泪,和永不放弃自己的精神。 别再让孩子们有“第一名才是最棒”,这样的观念了,而应该让孩子明白无论成绩如何,努力过,就没有遗憾。 孩子有好胜心是好事,能够促进孩子上进,但是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引导孩子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 在孩子进入同龄人的群体中之后,周围的小朋友就成为了孩子的一面镜子,能够使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某项能力的好坏。 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 竞争也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竞争可以让两个原本不那么熟悉的孩子迅速熟悉起来。 在竞争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形成一些友善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帮助孩子们正确看待成长过程中必有的竞争关系。 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压力 压力多半是在竞争关系中产生的。在面对压力时,要告诉孩子,真正的比较,不仅是和别人比,也是跟自己的昨日比;虽然跟别人比你暂且输了,但与自己的昨日比,你是真正的赢家;尽了力,就该为自己开心才对。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推荐和自我展现 竞争氛围使宝宝们变外向,乐于展现自己的能力,乐于毛遂自荐,逐渐认识到机会是要主动去争取的。